政府项目用低代码开发,必须选‘信创’认证平台吗?
terry
2025-04-30
次浏览
作者:terry
发布时间:2025-04-30
浏览次数:
政策与合规要求 国家战略推动 :信创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国家不断出台 云表提供[低代码开发]解决方案[免费体验]

2025-04-30
政策与合规要求
- 国家战略推动:信创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支持。例如,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行政办公及电子政务系统要全部完成国产化替代。2022年9月底国资委下发79号文,全面指导并要求国、央企落实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国产化改造,要求到2027年央企、国企、地方国企需100%完成信创替代,替换范围涵盖芯片、基础软件、操作系统、中间件等领域。
- 合规性需求:政府项目对数据安全、自主可控有严格要求。信创认证平台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标准,通过信创认证是项目通过验收、确保合规性的必要条件。
平台能力与适配性
- 技术先进性与安全性:信创低代码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、双因认证加密技术等,支持国产数据库、中间件等,确保系统在国产化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与数据安全。例如,云表低代码平台与多家国产信创生态企业完成兼容性互认证,产品整体运行稳定,性能表现优异。
- 生态兼容性:信创平台已完成与国产操作系统(如麒麟、统信)、数据库(如达梦、人大金仓)、中间件等主流产品的适配,可避免因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项目延期或成本增加。
长期效益与风险控制
- 供应链安全:选择信创平台可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,避免因国际环境变化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。
- 成本与效率:信创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,数据存储于本地服务器,既满足合规要求,又通过减少对第三方服务的依赖降低长期运维成本。
实际应用与案例验证
- 行业实践:太极低代码平台已通过全国首批低代码性能标准测评认证,并在数字政府、数字企业等领域成功应用,证明其技术成熟度与稳定性。
- 生态扩展性:信创平台持续扩展生态圈,与更多国产软硬件产品完成适配认证,可满足政府项目对技术先进性和安全性的双重需求。
2025-04-30
一、政策导向与合规要求:信创认证是“必选项”还是“加分项”?
-
政策刚性要求
- 中央及地方政策明确性:国务院、工信部等部门已将信创纳入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,明确要求党政机关、关键行业在2027年前完成100%国产化替代。政府项目若涉及核心数据或敏感业务(如政务服务、公共安全),使用非信创平台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通过验收。
- 地方细则落地: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已出台细则,要求新建政务系统必须基于信创技术栈开发,存量系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迁移。
-
合规风险规避
- 数据安全红线:政府项目涉及公民个人信息、国家机密等数据,非信创平台可能存在后门、漏洞等安全隐患,违反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规。
- 审计与追责:若因平台问题导致数据泄露,项目负责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,信创认证是降低合规风险的重要依据。
二、技术适配性与生态兼容性:非信创平台能否满足政府需求?
-
核心技术自主可控
- 芯片与操作系统:信创平台需支持国产CPU(如鲲鹏、飞腾、龙芯)和操作系统(如麒麟、统信),而非信创平台可能仅适配Intel/AMD和Windows/Linux,存在供应链断供风险。
- 数据库与中间件:政府项目通常要求使用国产数据库(如达梦、人大金仓)和中间件(如东方通、宝兰德),非信创平台可能因兼容性问题导致性能下降或功能缺失。
-
生态壁垒与集成成本
- 信创生态闭环:信创平台已与国产办公软件(如WPS、永中Office)、安全产品(如奇安信、天融信)等完成适配,可实现“开箱即用”。
- 非信创平台集成难题:若使用非信创平台,需额外投入资源进行二次开发,可能面临技术壁垒(如国产数据库SQL语法差异)和成本超支。
三、长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:信创平台是否更具性价比?
-
全生命周期成本
- 初期投入对比:信创平台可能因国产化技术尚处于推广期而价格较高,但长期来看,其维护成本更低(如无需支付国外软件授权费)。
- 风险成本差异:非信创平台可能因国际环境变化(如出口管制)导致技术断供,需紧急更换平台,造成额外损失。
-
技术演进与支持
- 信创平台迭代速度:国内厂商(如华为、阿里云)正加速信创技术研发,平台功能与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,且能提供本地化服务支持。
- 非信创平台支持瓶颈:国外厂商可能因时差、语言等问题导致响应延迟,影响政府项目进度。
四、特殊场景与灵活选择:是否存在非信创平台的适用空间?
-
非核心业务试点
- 内部管理类系统:若项目仅涉及办公自动化、流程审批等非核心业务,且数据敏感性较低,可探索使用非信创平台,但需通过数据脱敏、访问控制等措施降低风险。
- 过渡期方案:在信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领域(如某些专业软件),可短期使用非信创平台,但需制定明确的迁移计划。
-
混合架构与双轨运行
- 信创+非信创协同:对复杂系统,可采用“前端信创+后端非信创”的混合架构,但需通过API网关、数据中台等技术实现安全隔离。
- 双轨验证机制:在关键业务场景中,同时部署信创和非信创系统,通过数据比对验证结果一致性,逐步过渡至全信创环境。
五、决策建议:如何科学选择低代码平台?
-
分级分类管理
- 核心业务:必须选择信创认证平台,并要求厂商提供完整的国产化适配证明。
- 非核心业务:可评估非信创平台的风险,通过技术手段(如加密、审计)进行管控。
-
供应商评估维度
- 信创资质:核查厂商是否入围信创目录,是否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(如工信部、网信办)。
- 生态能力:要求厂商提供与国产芯片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的兼容性测试报告。
- 服务保障:优先选择能提供本地化技术支持、7×24小时响应的厂商。
-
试点验证与渐进替代
- 小范围试点:在非核心业务中先行试点信创平台,验证其性能、稳定性和用户体验。
- 分阶段迁移:制定3-5年迁移计划,逐步将核心业务迁移至信创环境。
六、总结:信创平台是政府项目的“最优解”
- 政策合规性:信创认证是政府项目的“入场券”,非信创平台可能面临“一票否决”。
- 技术可控性:信创平台从底层到应用层均实现自主可控,降低供应链风险。
- 长期价值:信创平台与国家数字化战略高度契合,选择信创平台是顺应趋势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你可能会喜欢
